對於愛好攝影的人來說,最大的成就感莫過於將一個景點拍出最美麗的一面,但有時候想來趟說走就走的拍照行程,卻不曉得該從何處出發嗎?小編貼心地為大家整理了一些來到新竹市最該入境的"必取"景點!讓不論是攝影愛好者或是遊客都能夠更瞭解新竹市哦!
與其他旅遊指南不同,這份精選的新竹網美打卡地圖特別收錄了私房拍攝角度與最佳到訪時段,讓你能輕鬆捕捉每個景點的精華時刻。

準備好了嗎?我們出發吧!

位於北大路的聖母無玷聖心主教堂建於公元1957年,又稱為北大教堂,為新竹市區重要的地標,為曾任中國揚州主教的費神父所規劃設計,因此北大教堂與揚州教堂有許多相似之處,北大教堂佔地一千四百坪,可容納一千人。

古奇峰文物館於1987年正式啟用,由雕塑大師楊英風先生之子楊奉琛先生所規劃設計,文物館目的是為傳承中華文化與民俗藝術,不只為落實傳統文化教育,更為創新華夏文化。文物館展示場地約有一千坪,分別有四個展示區域,展出的文物包括有歷史古物、仿製品與民俗藝品,如玉龍船、牙雕製品、陶藝品、刺繡藝品、清朝木雕床、渾天儀以及指南車等文物,還有多件刻畫入微的大型民俗木雕製品,像是古代農村與城隍爺出巡等圖示。除了文物展示館之後,還有一座約五百坪的兵馬俑專館,讓人不必出國也能體驗兵馬俑的豪壯氣勢。

建立於1896年的交通大學原名為南洋公學,臺灣的交通大學則是建立於公元1921年,分別有博愛與光復兩地校區。交通大學擁有綠意盎然的自然景色,在校園環境中最為著名的就是竹湖,竹湖的湖畔旁種植柳樹、榕樹與竹林等多樣的樹種,還有一大片綠油油的草皮,坐在湖畔邊的木椅上望著這迷人的湖景,或是沿著湖畔享受徐徐微風,細細品味著"竹塹新八景"之一的美麗風光。除了竹湖的"竹湖晨風"之外,交通大學裡還有另外十五處美景,如荷塘月色、松林立翠、思園春曉、康莊迎曦以及風亭九思等景點。

法蓮廟前身為法蓮堂,供奉的神祇為建立者劉福財夫婦供奉於家中的觀音菩薩,由於香火日益鼎盛,前來謁拜的香客越來越多,於1982年時由信眾募捐集資興建法蓮廟,1996年完工。法蓮廟主祀神旨為觀音菩薩,並於一樓供奉地母至尊,三樓供奉玉皇大帝。法蓮廟為南式三層樓的建築,廟宇前方有小廣場,廟門前有雕刻精細的龍柱,階梯則有青鬥石的浮雕,屋脊上也有以剪黏藝術所呈現的福祿壽與飛龍,整座廟宇富麗堂皇,加上左右兩側各有一鐘鼓樓,更加突顯出不凡的氣勢。

"古奇遠眺"是新竹八景之一,古奇峰以神像和廟宇為主,其中以普天宮最具代表,普天宮於1966年由新竹市前議長鄭再傳先生所建,高度約120公尺的關公神像,莊嚴肅穆,極具規模的關公神像,是古奇峰最顯著的地標。普天宮共有九層樓,每一層樓都有不同的主題陳設,第一層為正殿,循階梯而上分別為武聖關公曆史館、各種佛像館、二十四孝堂、中日古董樓、日據時期風景展示、古代木眠床展示、四面佛及玉皇大帝,頂樓則設有八卦等特殊造景,讓人流連忘返。

高峰植物園建立於1932年,在日據時代是用於培養樹苗供給各單位機關的種植的苗圃,1948年臺灣光復後與農林改良所合併為新竹山林管理所高峰苗圃,在經過六十餘年的培育之下,高峰植物園中有多達三百多種的植物、數十種鳥類以及三十多種的昆蟲。佔地二十公頃的植物園分為苗圃與山丘兩部份,苗圃指的是水圳前一帶的椰子林、臺灣肖楠、大葉桃花心木、樟樹、櫸木、生態池與草皮,而山丘則有竹蓮步道、竹林步道、健康步道與沼澤區。不僅有臺灣原生種,也有眾多自海外引進的植物,是新竹市林相最為豐富的園區,園區內陽光穿過層層葉面灑落到地板上所形成的光影很值得攝影留念。

富美宮原本是公元1796年所建立的一座小廟為塹港富美宮,廟中供奉的蕭、潘與郭姓三位王爺,是由福建泉州後尾神舫漂流至塹港北寮,後因風災肆虐小廟遭摧毀,現在的富美廟建立於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至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民國69年公元1980年時大幅修建擴大廟宇,經過十二年的時間,四層樓397坪的修建工程完成。富美宮內有雕刻精細的石雕,並且展示出許多廟宇少有展示的藝品,如古代男女刑具等,四層樓高的廟宇層層都有美輪美奐的裝飾與造景,其藝術之美已超越宗教隔閡,吸引許多遊客爭相前來欣賞。

新竹市的天公壇原稱為新闕殿,是臺灣少數主祀玉皇大帝的廟宇,玉皇大帝也就是民間所稱的天公,玉皇大帝是至高無上的神祇,掌管著世間萬物。天公壇除了有遼闊的廟前廣場之外,一旁還有一座天公壇公園,公園裡的吊橋是新竹市新興的夜八景之一,還可連結客雅溪彼端的西雅公園。天公壇正殿前的左右兩側有六尊石雕神像,以左右三三對立的方式放置,分別有太陽星君、太陰星君、風神、雨神以及雷公神等石雕神像,為祈求國家與地區皆能風調雨順。

位在新竹科學園區住宅區內的靜心湖面積達四公頃,是一座蘇州庭園格局的人工湖公園。公園中有豐富的動物生態,水鳥經常在此棲息,湖中也有放養多種魚類可供民眾休閒垂釣。環湖步道旁林蔭蓊蓊,還有蟲鳴鳥叫相伴,走過連線湖畔與湖心亭的九曲橋,到湖心亭中享受被湖泊圍繞的寧靜氣氛。位在靜心湖右側的假日廣場裡有著用鵝卵石鋪成的石臺,以及由雕刻大師朱銘所刻制而成充滿力與美的"太極"巨型雕像,相當適合假日休閒踏青,是一處在科學園區中的世外桃源。

影像博物館的前身就是日治時期的"有樂館",有樂館建立於1933年,是當時全臺灣唯一一間具有冷氣設施的歐式戲院。在臺灣光復後有樂館改建為"國民大戲院","國民大戲院"的融合羅馬與阿拉伯的異國風情,除了具有放映電影的功能之外,也曾舉行過文化活動與公務單位所使用。新竹市影像博物館於2000年正式對外開放,除了做為收藏電影文物、展示與推廣倡導之外,也提供表演空間與不定期舉辦各式展覽,延續藝術文化。館中有九個展區,分別為影像文物展示區、國民電影廳、露天放映機展示、電影迴廊與有樂廣場等區域,並且擁有多項電影相關文物、影片與出版品,是新竹市電影文化的縮影。
